图腾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未来5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预测分析

未来5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预测分析

  • 分类:行业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06-17
  • 访问量:

【概要描述】2019-2023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影响因素分析一、有利因素(一)政策支持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完善冷链物流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制订一批冷链物流强制性标准。2017年8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提出着力提升设施设备技术水平、健全全程温控体系、优化运输组织模式、强化企业运

未来5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预测分析

【概要描述】2019-2023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影响因素分析一、有利因素(一)政策支持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完善冷链物流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制订一批冷链物流强制性标准。2017年8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提出着力提升设施设备技术水平、健全全程温控体系、优化运输组织模式、强化企业运

  • 分类:行业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06-17
  • 访问量:
详情

  2019_2023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支持

  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完善冷链物流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制订一批冷链物流强制性标准。

  2017年8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提出着力提升设施设备技术水平、健全全程温控体系、优化运输组织模式、强化企业运营监管,力争到2020年,初步形成全程温控、标准规范、运行高效、安全绿色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断链”问题基本解决,全面提升冷链物流服务品质,有效保障食品流通安全。

  2018年4月,商务部办公厅、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复制推广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典型经验模式的通知》,确定了31个试点城市和285家试点企业参与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

  2018年9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冷冻冷藏食品经营监督管理的通知》,内容指出:加强冷藏冷冻食品监督管理,严打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落实经营者主体责任、加强日常监管和监督抽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等,要求各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强化对冷藏冷冻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经营、贮存等场所的监督检查。

  除此之外,广东、黑龙江、贵州、河南、海南、浙江、山东、陕西、辽宁、云南、天津、广西、吉林、新疆、青岛、石家庄、沈阳等全国多个省市近几年也相继出台印发冷链物流相关政策文件,积极推进冷链物流行业健康规范发展。

  (二)冷链物流市场保持快速增长

  三大因素促进冷链物流市场稳步快速增长。一是国际化发展机遇:国内自贸区试点扩大,进口生鲜品类和数量大幅提升,进而带来新机遇。二是消费升级和食品安全意识提升: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国人可支配收入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愈加重视,也更注重食材的新鲜程度。然而,我国食品的保质保鲜状况并不乐观,仅果蔬一类,每年的损失额就达到千亿元;此外,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冷链流通率达到85%以上,而我国综合冷链流通率仅为19%,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我国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已是大势所趋。三是农村市场需求:农村市场需求激活,电商下乡、农产品进城和出口需求必将促进生鲜产品深加工和F2C(从厂商到消费者)模式的快速发展,也将为冷链物流供应链行业开辟一片广阔的蓝海市场。

  (三)生鲜电商推动冷链物流模式升级

  电商平台的崛起无疑是冷链物流发展的绝佳契机,一方面,互联网有效降低了信息获取的成本,平台商业模式为供需双方提供了直接接触的渠道,降低了企业的销售成本;另一方面,电商交易额的爆发式增长,尤其是生鲜电商逐渐成气候,为冷链物流企业带来了大量订单。

  当然,随着电商国际化以及“新零售”在生鲜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物流综合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冷链物流行业也将跟随“新零售”所带来的需求和渠道不断变革演进,包括与互联网大数据结合实现运营升级、与上下游结合实现整个产业链条的整合,以及供应链与其他产业跨界结合衍生新的消费场景等等,具有一体化贸易执行能力的冷链供应链企业将快速崛起。

  (四)跨界竞争呈现更加多元化的特征

  冷链行业中新的竞争者不断涌现,除了传统的冷链物流、冷链设备制造企业外,国内一些有实力快递、电商、贸易商、地产商等已经高调进入冷链行业,冷链物流服务形态将呈现多元化发展的竞争格局,围绕传统冷链物流仓运配业务展开的如物联网技术、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冷链包装、冷链装备、冷链商贸、冷链加工与产品交易等全产业链生态系统构建正在形成,同时国内冷链企业开始跟随国家战略逐渐走出国门,跨境收购成为一种新动向。

  二、不利因素

  (一)硬件设施发展相对落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冷链硬件设施依然缺乏,设备分布不均,冷链基础设施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带和发达城市;然而,承担了全国大部分生鲜农产品批发交易的中西部地区却冷链资源匮乏,发展相对滞后。在设备的种类和功能上发展也不平衡,大型的设备建设比较多,而中小型的冷库却少了很多。除此以外,我国的冷库设备相对老旧,大部分的储存设备功能不全,无法精准控制温度,在对接的过程中,因为设备质量良莠不齐,难以满足要求。

  不可否认的是,冷链物流的基础配套设施初始投资成本巨大,而这种投资在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时,盈利能力总是较低的。因此,仅靠民间资本力量很难实现快速发展与完善,在发展初期,建设冷库等大型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需要我国政府积极做好引导和示范作用。

  (二)冷链物流存在脱节现象

  冷链物流的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实现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全程低温保存,但在实际当中,供应链脱节现象比较严重。其一,对全程低温的观念认识不足,比如对一些农产品没有进行田间预冷,即便在运输中使用冷藏车,产品外表看似没有问题,内部已经开始劣变,致使其货架期缩短。其二,一些企业为了节约冷链物流的成本,间断性地关闭制冷设备,造成冷链中断,可能对食品药品的成分造成破坏,威肋人类健康。其三,中转过程中的冷链中断,比如冷藏车到冷库、冷藏车到销售点之间的冷链中断。其四,生产地缺少预冷设施导致全程冷链物流无法实现。很多冷冻的产品在卸货时,都是在常温状态下,再到经销商的冷藏设备中这段时间,冷链断链,对质量造成了影响,使保质期变短。

  (三)标准化过程面临阻碍

  在冷链行业标准化建设的推进过程中,面临不少现实的阻碍。标准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各方面的考量不可或缺,然而从发展现状来看,其标准化阻碍包含以下几点:

  第一,上游本身缺乏标准化。物流是为第一、第二产业服务的,所以就导致在服务体系上,包括设备、技术等,需要配合非标准化的主体,去做量体裁衣的匹配。冷链物流的主要对象,从上游的角度看,比如农产品、生鲜食品这些,本身是具有天然属性的,并非像汽车、数码产品等纯人造的产品,可以很容易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分析指出,冷链物流企业能够控制的仓储、配送、车辆设备、系统等所有工具的改造,都要依托于上游的产品来进行调整,所以标准化才成为了最大的问题。

  第二,标准化范围难以界定。由于技术是冷链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标准制定过高,一部分企业会受制于技术和成本的限制;另外,冷链物流标准也涉及食品安全问题,标准不能过低,这就成为一个难点。

  第三,受限于技术瓶颈,在运输过程中存在断链和分散的问题,物流企业不得不采用“断点续传”的方式,就像古代驿站“八百里加急”的形式,每到一处就更换一匹马。“续传”的点越多,所经过的运输途中的工序就越多,更难以保证全流程的标准化。

  第四,基础设施不完善,标准化的实行缺乏依托。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上较为成熟,标准化体系较为完善。而我国物流行业整体情况,都是以“小、散、乱”为主要特征,不仅是冷链,整个物流行业的标准化都是一个难题。

  2019_2023年中国冷藏车产量预测

  冷藏车作为冷链运输环节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其产销量逐年增加。中国冷藏车产量从2012年的0.85万辆增加到2017年的3.38万辆。我们预计,2019年我国冷藏车产量将达到5.67万辆,未来五年(2019_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5.35%,2023年将达到14.00万辆。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9_2023年中国冷藏车产量预测

 

 数据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

  2019_2023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预测

  2017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为2,686亿元。我们预计,2019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达到4,095亿元,未来五年(2019_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2.26%,2023年将达到9,150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9_2023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预测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更多资讯

相关内容更新中...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相关内容更新中...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海格里斯

服务热线:0312-2985888

公 众 号: 汇通图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企业邮箱:tuteng@htttwl.com

公司地址:河北省高碑店市世纪东路69号

自媒体平台
留言应用名称:
客户留言
描述:
验证码

友情链接:

2020 汇通图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冀ICP备16005436号